|
摘要 《荀子》一书中的《性恶》篇太引人注目,任何关注中国古典人性论的人都会注意到它,而该书其他篇对人性的看法则一直被忽视。本书的《劝学》《礼论》《大略》等篇都不主张人性恶,而是主张人性朴。《性恶》是荀子后学的杂言杂语,汉代刘向在编《荀子》时把它夹在《子道》《法行》之间。“性者,本始材朴”的陈述典型地体现了荀子本人对人性的看法。以性恶论来理解荀子的教育思想会严重地误解它。在性朴论视野下,荀子的教育论则可得到恰当解读。事实上,国人在教育观上受性朴论影响更大。
|
|
关键词 :
荀子,
教育,
性朴论,
性恶论,
性善论
|
|
[1] |
李文莉, 吴坚. 泰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——基于朱拉隆功大学的分析[J].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7, 49(06): 95-100. |
[2] |
沈顺福. 教育便是教化:论传统儒家教育观念[J].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7, 49(06): 154-160. |
[3] |
熊浩莉. 《荀子》喻体世界的三重内涵[J].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7, 49(06): 182-188. |
[4] |
黄明喜. 孔、孟、荀的人性论与教育观探析[J].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7, 49(06): 161-167. |
[5] |
檀慧玲, 王发明. 教育政策评估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分析[J].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7, 49(04): 65-73. |
[6] |
陈伟. 重塑社会权威:教育视角的社会建设反思[J].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7, 49(02): 5-10. |
[7] |
吴坚. 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模式及启示[J].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6, 48(06): 97-102. |
[8] |
李志厚. 关于教育思维及其教学问题研究的思考[J].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6, 48(06): 79-84. |
[9] |
郑淮, 罗伟. 混龄教育模式下的幼儿教师角色期望与角色转型[J].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6, 48(06): 85-90. |
[10] |
王杨. 基于时间本位的意象思维:一种道家教育思想的理解范式[J].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6, 48(06): 91-96. |
[11] |
卢晓中. 大学能成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引领者吗?[J].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6, 48(05): 74-78. |
[12] |
刘庆昌. 论教育工程师——一种新职业的理论建构[J].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6, 48(05): 60-73. |
|
|
|